热点关注
疏于管理、忽视指导,研学中这两种错误倾向应该杜绝
来源:
时间:2019-10-06 17:43:00
浏览

无论是研学旅行还是研究性学习项目,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把研学纳入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全面育人的要求。在中小学素质教育领域,研学的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无论是研学旅行还是研究性学习项目,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把研学纳入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学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其研究程度或是认识角度的不同,无论在观念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诸多不良倾向,导致效果极不理想。其中,疏于管理、忽视指导就是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研学的开放性不等于研学不需要管理。因为研学需要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然而,有些学校片面理解开放性特征,对研究性学习疏于日常的管理,既没有组织机构,也没有规章制度,导致学生的整个活动形式在无序状态下进行,妨碍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验以及热情。
正常的学习秩序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因此,学校同样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严格管理,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使是访问专家或调查研究等活动也同样离不开学校的宏观调控和统一安排,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周末或放假时有序地进行。
此外,有些学校在组织研学活动时还存在忽视指导的错误倾向。它们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样,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学生的研究课题一概不闻不问,还有些老师对课程的指导力度不够,对课题的整个进程不了解,对课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得不及时,对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不清楚。
诚然,在研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的反映形式。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梳理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研学课程是否成功、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指出当前研学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出应对措施予以解决来加以应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使研学健康发展下去,所以这些错误倾向必须要加以扼制,为研学的发展提供一片更加清洁的土壤。
文章链接:http://www.wmyanxue.com/viewpoint/344.html
全国研学教育报名咨询热线
400-008-1926
- 一周要闻
- 1 研学行业一周快报(第40期)
- 2 研学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3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与细节
- 4 如何在研学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
- 5 研学课程抓住这五个特点,打造“行走的课堂”
- 6 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印发 助力研学实践教育
- 7 研学课程如何深度融合学科课程?
- 8 揭秘!农业研学课程如何设置 又如何与学校合作?
- 9 分享两种常见的研学课程评价方法!必须收藏!
- 10 研学课程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11 研学行业一周快报(第35期)
- 12 优质的研学课程该怎么设计?
- 13 快讯!这个地方开展研学基地遴选推荐
- 14 如何有效对接基地与学校?提高研学课程质量
- 15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研学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