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中国古代研学的第一人——孔子
来源:
时间:2019-08-22 16:49:03
浏览

公元前497年 ,孔子因为在鲁国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于是率众弟子前往卫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孔子从鲁国出发,大致走到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蔡国、楚国。
古人有个绵延至今的优良学习传统就是去云游四方,拜访各地知名学者,仆倒行礼,愿充门下,或是当面请教不解难题,即便未结师生之缘,也是你来我往,彬彬有礼。等去了许多地方、拜访了许多有学识的人后,终会学到有用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伟大的学术先行者们,无一不是在学与行的结合中诞生的。而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游学的开端。
公元前497年 ,孔子因为在鲁国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于是率众弟子前往卫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孔子从鲁国出发,大致走到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蔡国、楚国。公元前484年,鲁王召回孔子,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若干亲近弟子,用了14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史学家通常把这段历史作为我国游学活动的起源,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型研学旅行。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学识,培养弟子品质,开阔眼界,而且在游学过程中,事事皆有启发,可谓处处皆为吾师,即便是大儒孔圣,也会遇到“两小儿辩日”这样的醍醐灌顶。
从孔子周游列国的活动来看,这一趟首先是政治之旅。众所周知,孔子周游列国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研究学问和丰富思想,而是为了施展政治抱负,推行仁政,寻找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而且,游历时间之久,游历国家之多,也并非孔子本意,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乱世很难得到各国当政者的认同,而不得不从一个国家迁往另外一个国家。而在此期间,孔子始终没有放弃其实行仁政的政治理念。
孔子在14年的周游列国旅行中,广泛接触了各界名士,丰富阅历,考察各国政治体制,研究风土人情。在14年的周游列国旅行中,孔子的学术思想逐渐得益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周游列国之行,为他学术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为后世留下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它所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孔子在游历中体悟人生,并将种种体悟传递给追随他的弟子,兴之所至,便在杏树下开坛讲学,杏花纷飞处,渐渐有了《论语》,有了“杏坛”。
人们把孔子周游列国作为研学旅行的开端,因为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在行程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教学,不间断的向学生们阐述学问、做人、治国的理念和方法,学生们也是边研究边实践,这个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研学旅行”如出一辙。可以说孔子周游列国这一事件是现代研学旅行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研学旅行”。
文章链接:http://www.wmyanxue.com/viewpoint/205.html
全国研学教育报名咨询热线
400-008-1926
- 一周要闻
- 1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研学导师?
- 2 河南洛阳公布首批文博研学基地
- 3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探寻生命奥秘,九江实验中学科普研学
- 4 中学减负大学加压!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 5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意见
- 6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 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 7 山东省第二批省级研学基地和优秀研学旅行课程评选结果
- 8 乐山新辟6条研学线路
- 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 10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79号建议的答复
- 11 未名研学2020年高端职位招聘计划
- 12 浅谈疫情对研学旅行安全工作的启示
- 13 权威发布!北京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详细安排出炉
- 14 直面危机、发挥优势,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 15 教育部党组印发文件要求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